
1. 科举考试中,及第是指考生被选中,落第则指未中选。登科是及第的另一称呼,通常指考中进士。
2. 进士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参加殿试并获得三甲名次的考生都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一甲成员通常直接授官,而二甲成员需参加翰林院考试,三年后授官。
3. 状元是科举殿试第一名的称号,也称作殿元或鼎元。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文人,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王维和宋代文天祥,都曾被赐予状元之称。
4. 会元是参加会试并获得第一名的考生,其余考中的则称为贡士。
5. 解元是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考生,第二至第五名则称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为举人。
6. 连中三元是指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三次获得第一名,这是极为难得的荣誉。历史上至少十六人曾达成这一成就。陈尧咨和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陈尧叟更是连中三元。
7. 鼎甲是指殿试中的一甲三名考生,即状元、榜眼、探花,因其重要性而被称为鼎足而立的三足鼎。状元又别称鼎元。
8. 贡士是参加会试并被录取的考生。
9. 举人是参加乡试并被录取的考生。举人可被授予知县官职。
10. 生员即秀才,是通过院试(童试)的考生,古代曾避讳称秀才为茂才。
扩展资料提到,科举制度在政治、教育、社会风气、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消极影响,如可能导致官僚队伍庞大而科技人才不足。同时,资料中提到了一些状元的成就,如张又新对茶道研究的贡献,王溥的史学成就,张孝祥的词作成就,以及陈亮的哲学和文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