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至,即6月22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即12月22日,则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2.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我们迎来夏至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因此,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尽管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全年最热的时期。地表吸收的热量仍在持续积累,尚未达到最高点。通常情况下,最炎热的天气出现在夏至与立秋之间,大约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到约40摄氏度。
3.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当太阳黄经达到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从冬至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
4. 冬至不仅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许多地方仍有庆祝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被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通过土圭观测太阳来确定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在冬至这一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日出到日落时间约为10小时。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直射区域逐渐向北移动,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时间逐渐增长,夜晚时间逐渐缩短。尽管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但地面吸收的热量少于散失的热量。从冬至开始,天气逐渐变冷,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