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虚证是中医所称的脾脏虚弱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在我长期的临床观察中,脾虚证主要表现为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症状。针对这些病证,我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现简述如下:
脾虚呕吐的表现为饮食稍有不当即易呕吐,时发时止,食欲不佳,食物难以消化,脘腹感到胀满不适,口中淡而无味,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濡弱。此症状由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疗宜健脾和胃止呕,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则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食欲减少,食后脘部不适,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色淡,舌苔白,脉象细弱。这是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疗宜健脾渗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的特点是身体浮肿,腰以下尤为严重,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伴有脘腹胀闷、食欲减少、面色无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等症状。舌色淡,苔白滑,脉沉缓。此症状由脾虚水停、泛滥肌肤所致,治疗宜温脾利水消肿,可选用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表现为便血紫黯或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等,伴随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色无华、头晕等症状。舌色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这是由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所致,治疗宜健脾益气摄血,可选用归脾汤加减。
对于脾胃病患者而言,食疗亦不可或缺。食疗应根据患者平素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饮食,即“辨证施食”。例如,脾胃虚寒者应多食用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脾胃虚弱者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胃热素盛者宜食梨、藕、甘蔗等生津干寒之品;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调料。
此外,药点药饭是一种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例如,橘红糕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豆蔻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红枣益脾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山药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