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61年美籍华裔人类学家许?R光(Francis L.K.Hsu)出版的《心理人类学——研究文化和个性的方法》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提出了心理人类学的概念,还推动了美国小规模的心理人类学复兴运动。
在这次复兴中,受到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动态学说影响的学者们,形成了新心理学派。这一学派的表现之一是“认知人类学”的出现,即将认知科学引入人类学研究,探索人类思维、知觉和学习的本质。另一表现是在人类学中进一步应用以心理动态学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即关注人类心理过程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
目前,这一学派拥有两个定期刊物,吸引了成百名人类学者和心理学者从事研究。他们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探索人类心理与文化、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心理人类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类心理的理解,也为心理治疗、教育、文化适应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心理人类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它不断推动着我们对人类心理和文化关系的认识。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一学科正在不断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