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同步训练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比如,有一个简单的算式:41-7+1=35。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将数字缩小,比如假设11个小朋友站成一排,问从第3个小朋友到第7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即7-3+1=5,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搬手指数数来验证答案。
这里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比如,如果把11个小朋友想象成一排苹果,从第3个苹果开始数到第7个苹果,中间有多少个苹果呢?通过计算7-3+1,学生可以直观地得出答案是5个苹果。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式,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算式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比如,当遇到类似“从第3天到第7天一共有多少天”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7-3+1的技巧快速得出答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练习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如果在班级活动中,需要分发11份小礼物给小朋友,从第3个小朋友开始发,到第7个小朋友结束,那么需要准备多少份礼物呢?通过计算7-3+1,学生可以轻松回答这个问题。这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