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因此女性常被称为“糟糠之妻”。这个词汇中的“糟糠”原本指的是贫困时共同食用糟糠的伴侣,后来演变为对妻子的谦称。在古代,当丈夫向外人提及自己的妻子时,可能会用“贱内”这个词,这并不是对妻子的贬低,而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意指“我这个卑微之人的妻子”。如果在现代用这样的词汇来称呼妻子,可能会引起误解,但在古代,这实际上是一种表达丈夫对妻子重视的方式,妻子得知后可能会感到高兴。
在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婚后的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常居于家中,因此丈夫们会用“内人”或“内子”来指代妻子,意味着家中的女性。当向他人介绍时,可能会加上“贱”字,这并不是针对妻子,而是丈夫自谦的说法。因此,“贱内”实际上是指“我这个卑微之人的妻子”。如果丈夫主动向他人提及自己的“贱内”,这通常表明他对妻子的重视,妻子本人可能会因此感到高兴。
至于对丈夫的称谓,历史上有很多种,如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而父母则常被称为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夫妻之间的称谓也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其中,“鸳鸯”原指兄弟,后来用来比喻夫妇,因为鸳鸯是同命鸟,双栖双宿,象征着夫妻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