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分化事权,设置多个宰相职位,同时设立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等职位。
2. 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于分割宰相的权力,包括军事、政治和财政等方面,从而使皇帝的权力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3. 宋朝政治体制虽然继承了唐朝的制度,但宰相职位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并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
4. 宋朝的相权大幅减少,主要负责行政职能,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共同掌握文武大权,同时设立三司主管财政。
5. 三司、宰执和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6. 宋朝还在御史台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形成监察机构,主要负责弹劾等事宜,使皇帝能够总揽大权。
7. 这些改革导致相权薄弱,各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只能按旨行事,导致政治因循守旧,缺乏进取。
8. 同时,政出多门,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职权不明,导致机构臃肿,冗官增多,国家财政困难。
9. 此外,强干弱枝政策导致地方积弱,财政拮据,积贫积弱,对地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