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吴的引证解释涉及两个含义:
1. 旧苏州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宋代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例如,明代唐顺之在《雁训》中提到:“舍人擅中吴之逸韵,下里之烦吟。”又如,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晋书三》中指出:“宋龚明之作《中吴纪闻》,此特取《史记·项羽纪》‘籍避仇吴中’,倒其文耳,非别有一称。”
2. 旧镇江府的别称,其中润州是镇江府的古称。例如,明代周祁在《名义考》中写道:“润州,中吴也。”
中吴的注音为“zhōngwú”,其结构分析为“中”为独体结构,“吴”为上下结构。
中吴的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语解释
- 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
- 旧镇江府的别称。
二、网络解释
中吴常州的别称、古称。常州府地处要地,上通京口,下引姑苏,北环长江,南抱_湖,东南占太湖一角,因此有“江左名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治前设有“吴中要辅”的牌坊。
关于中吴的诗词和成语丰富多样,反映了其在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例如,《清平乐(申中吴对雪)》、《金缕曲·题中吴吴老行看子》、《哀魏方泉·每见中吴士》等诗词,以及成语如“吹箫吴市”、“蜀锦吴绫”、“吴带当风”等,都体现了中吴的繁华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