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打针用的注射器。它通过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模腔,经过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注塑过程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和启模取件等步骤。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周期包括这些步骤。取出塑件后,机器再次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注塑机的操作项目包括控制键盘操作、电器控制系统操作和液压系统操作。操作者需要控制注射过程动作、加料动作、注射压力、注射速度、顶出型式的选择,同时监控料筒各段温度,并调节注射压力和背压压力。
一般螺杆式注塑机的成型工艺过程为:首先将塑料加入机筒,通过螺杆旋转和加热使其熔融,然后机器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喷嘴贴紧模具的浇口道。接着向注射缸通入压力油,以高压力和快速度将熔料注入温度较低的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压和冷却后成型,最后开模取出制品。
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包括塑化、注射和成型。塑化是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而注射需有足够压力和速度。由于注射压力很高,模腔内会产生高压力,因此需要足够大的合模力。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是注塑机的关键部件。
塑料制品的评价主要从外观、尺寸和物理性能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品缺陷往往源于模具设计、制造精度和磨损。虽然技术员可以尝试通过工艺手段弥补这些问题,但往往效果不佳。
生产过程中,调节工艺是提高制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由于注塑周期短,工艺条件掌握不当会导致废品增加。调整工艺时最好一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多观察效果,避免混乱和误解。
解决制品注不满问题的方法可能有十几个,技术员需选择出主要方案。同时,要注意解决方案中的辩证关系,如制品凹陷时,可能需要提高或降低料温,增加或减少料量。逆向措施也可能解决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