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主要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粘连性中耳炎三种类型。其中,分泌性中耳炎和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各有特点。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1%麻黄素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或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这些药物能够缓解鼻腔肿胀,改善中耳的通气状况,有助于减轻中耳炎的症状。
而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则较为棘手,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粘连性中耳炎的病变涉及中耳的多个结构,手术能够直接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化脓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中耳炎类型。在治疗上,通常使用含有广谱抗生素的耳用滴剂,如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及多粘菌素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应被避免使用,以免对听力造成损害。此外,滴药前应先使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以去除脓液和污垢,然后再滴用制剂。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坚持每日2~3次的清洗和滴药,并可通过吞咽动作帮助药物进入鼓室。根据脓液的多少,早期可选用甘油或水溶液制剂,而晚期则宜选用酒精或水溶液滴剂,以促进消炎和干燥。同时,有色药液如龙胆紫、红汞和碘制剂应被禁用,以免染色影响对病变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