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饭三遗矢”的典故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这个典故并非字面意思上的“一餐饭三次大便”,而是用来形容年高体弱的状态。
当时,身为赵国大将的廉颇因受到奸臣郭开的谗言陷害,暂时居住在魏国。后来,由于秦国进攻赵国,且战事连连失利,赵王想要重新启用廉颇。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廉颇在赵王的使者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饭量,吃了一斗米。然而,这位已受郭开贿赂的赵使却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饭量还好,不过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年老体衰,便没有再次召用他。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多个成语和俗语。例如,“一饭三遗矢、三遗矢”用来形容年老体弱;而“老廉颇”、“廉颇强饭”则用来形容老当益壮、英勇不减当年,或者表示勉力从事、难以应付的情境。此外,“郭开金”则用来指奸佞之人贿赂作梗、陷害忠良的行为。
这一典故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对老年人体质变化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反思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对待老年人以及忠诚与背叛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