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永通宝,是日本在1626年至1867年间铸造的货币,其历史跨度之长,令人瞩目。它始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与中国的明天启五年同一年。自1636年起,宽永通宝开始大量铸造,遍及日本各地,直至明治初年仍在使用,流通时间长达240余年。这一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见证了日本经济的繁荣与变迁。
宽永通宝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光背最为常见,而背面则多有文字、星点、纪年、纪数等装饰。初铸的宽永通宝,其“永”字由“二和水”组成,称为“二水宽永”,传世稀少。随着时间推移,宽永通宝的种类愈发丰富,如“古宽永”和“新宽永”,它们在字体和铸造工艺上各有特色。特别是“古宽永”,其“宝”字末二三笔相连,被称为“连足宝”,而“新宽永”则以其“分足宝”的特点,轮廓端正,文字纤细,版别更为复杂。
此外,宽永通宝还根据币材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包括金、银、铜、铁、铅等材质。其中,红铜最为常见。由于制作精良,宽永通宝深受当时中国民众的喜爱,成为流入我国混用的方孔圆钱之冠。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宽永通宝尤为多见。
在市场参考价方面,普通品的价格大约在1至50元之间;而二水版、背十六、卜等较为稀有,价格分别约为200元、800元等。这些价格反映了宽永通宝的市场价值和收藏潜力。对于爱好历史文化和钱币收藏的读者来说,了解这些信息和价格趋势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