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师应首先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教授学生的基本条件。因此,若想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教师应以自身为例,通过阅读、思考和总结,不断进步,以便更有效地为学生授课和解答疑惑。特别是在当前,历史试题的材料日益新颖,出题角度也更加独特,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广泛阅读,深入思考。
例如,笔者曾遇到一道结合古今救灾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材料分析题。第一段是文言文,如果教师都不能理解,就难以指导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讲解和反思,笔者意识到,阅读理解不仅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教师应养成每日读书读报的习惯,将热点问题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以便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
1. 通读教材:课本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学生应预习时通读教材,学会从大量文字中筛选关键信息。例如,教师可以以第一课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阅读教材,达到预习目的。
2. 注重方法分析: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分析方法的教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能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3. 阅读课外书:尤其是与历史相关的文字材料。补充教科书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长篇材料,顺利解题。
4. 辅助背景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较难文字材料的背景知识,辅助理解。
三、总结
提高学生在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需多方面考虑。教师应起到模范引导作用,提供学习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很重要,这需要教师的鼓励和监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学好历史的工具。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探索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