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哲学基于道家思想,以《易经》为理论基础。《易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演变。它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无极,进而发展为太极,太极衍生出阴阳,阴阳化生四象,四象形成八卦。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了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散布于四方,运行于四季,孕育万物,变化无穷。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即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了道的原理即太极阴阳的法则。
道教的学术思想以五大经典为中心,即《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和《文始经》。其中,《道德经》被奉为道家思想的核心经典,是修道者必须学习的经典。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共计八十一章。上部称为“道经”,从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强调自然、清静、无为的原则。下部称为“德经”,从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探讨了上德不德,以有德的深层含义。两部分共同构成了道教哲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