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之难是北宋灭亡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方面,而对被掳往金国的北宋宫廷、宗室女性的研究较少。史料匮乏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被掳宫廷、宗室女性的类别、人数、年龄: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包围京城到靖康二年四月张邦昌伪政权建立前,北宋政府被迫向金人输送大量女性。根据《开封府状》等笔记的记载,这些女性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关押在青城寨、刘家寺女性的遭遇:从被送入金军营寨的那一刻起,这些女性就开始遭到金军将领的蹂躏。她们被迫更换舞衣,给金军将领劝酒,稍有反抗就被当场斩首。
押解途中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的遭遇:从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被分作7批押往金国都城上京。途中历时1~2个月,她们既要克服身体的特殊状况(月经或怀孕),而且随时还会遭到押解官员的骚扰和侮辱。
总体结局:这些女性在途中受尽屈辱和折磨后,最终到达上京。她们被强行遣送到洗衣院、御寨或分给金军将领,有的甚至沦落为娼。
靖康之难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噩运。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除了殉节外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