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紫兰,广东南海人,190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其父母从事纺织业,并亲自设计棉布图案。在这样的环境中,关紫兰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见状,决定在保证她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艺术天赋。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她的作品《幽闲》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并受到广泛好评。同年,她决定前往日本留学,在东京文化学院继续深造。在日本,关紫兰接触到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包括详实的美术史料、精良的洋画片以及欧洲油画原作的临摹手稿。她还有机会欣赏到西洋大师们的原作画展,深入理解西洋油画的奥秘。
在日本期间,关紫兰遇到了两位前卫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他们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关紫兰的作品风格逐渐转向豪放、潇洒,她运用色彩的敏感度,使画作透露出坚强与宏伟。1927年,她在神户市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近50幅作品,包括油画、木炭画、水彩画和铅笔画。这次画展受到了中日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1930年,关紫兰学成归国,在上海唏阳美术院任教,并继续进行艺术创作。她的作品将东方的优雅含蓄与西方野兽派的激情奔放相结合,兼具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1941年,关紫兰再次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以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的画作,表达了她对和平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关紫兰积极参与采风和创作活动,她的作品反映时代变化,如《南湖红船》和《番瓜弄》等。晚年,关紫兰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官方认可。1985年,关紫兰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她生前留下遗愿,要求家人不要为她举行追悼会,并将骨灰撒在西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