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我看到了一个视频,其中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实验是一对母子参与的。实验开始之前,妈妈和孩子像往常一样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然而,实验开始后,妈妈突然不再有表情,孩子尝试各种方法想要吸引妈妈的注意,但是妈妈就是没有反应,最后孩子崩溃地大哭。看完这个视频,我感触很深,很多人可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我常说,一个妈妈经常板着脸,可能隐藏着孩子一生的风险。研究表明,照顾者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的智商发展密切相关。
在1945年,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史必兹进行了一项研究。他发现,孤儿院的小孩子虽然可以得到护士的基本照顾,但他们的行为常常看起来不正常,好像生病了或者发育不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史必兹指出,孩子只有在得到照顾者的亲密互动时,大脑才能健康发展。脑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分为三层结构,负责智商的大脑皮层在25岁之前会发育完成。但是,大脑皮层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情绪脑的健康与稳定。如果情绪脑经常处于紧张、恐惧和焦虑的状态,那么可能会对大脑皮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他们真的可能会变笨。
我记得我上初中时,我非常害怕数学课,因为老师非常严厉,导致我每次上课都高度紧张,生怕出错。在这种状态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智商可能被老师的一些行为吓跑了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孩子主要照顾者的妈妈,她的情绪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加控制的暴躁,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实际上,它影响的却是孩子的大脑。
除了生理影响,妈妈的精神状态,甚至是她的一个表情,一个情绪,都会被孩子深深地记忆。有知乎网友说,她的妈妈非常负面,她人生的意义似乎就是寻找自己和家庭的不幸。她从小就被妈妈的各种抱怨填满。小时候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长大后,她发现自己也变得像妈妈一样。武志红说,妈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镜子是快乐的,那么孩子照出的就是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往往与原生家庭,特别是与母亲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对孩子来说,妈妈象征着温暖的港湾,妈妈的情绪稳定,态度温和,会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能量,这是孩子积极探索世界,乐观面对挑战的基础。
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一个状态良好的妈妈可以让家庭充满温馨,就像小树苗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孩子也会茁壮成长。然而,我们都知道,妈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有时她们可能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力不从心。有网友说,自己的生活并不快乐,婆婆很自私,总是把事情推给她,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回到家还要照顾生活,最糟糕的是,丈夫不仅不帮忙,还会说三道四。有时她想,如果一个人生活,可能会更好。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需要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悲观主义的问题在于,它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却又不让我们参与其中。因此,与其成为一个怨妇,不如洒脱一点,先照顾好自己。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经说过:爱,可以经由我流向你,但前提是,我得是一口清泉。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想要照顾好别人,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如果你的内心是匮乏的,你怎么会有力量让别人富足。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婆婆帮忙带孩子。除了工作,她还要负责孩子的功课辅导。然而,大家最佩服的是她从不抱怨,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每年都会安排几次旅行,平时聚会也不会错过。最让人惊讶的是,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出色,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好。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智慧的父母,我们将举办一个为期12天的免费训练营。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并私信我,我会拉你入营,帮助你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为他们的生命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