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感染通常会导致鸡的鼻腔、鼻窦发炎和眶下窦肿胀,眼睑肿胀,眼腺凸出,甚至眼角内有泡沫样泪液流出。在病程较长的情况下,眼内可能出现黄白色的干酪样物,导致呼吸困难,甩鼻,呼吸时发出啰音,容易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而死亡。
为了预防支原体病,特别是在天气突变、转群或防疫期间,可以选择使用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强力毒素等抗菌药物,以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在疫苗中添加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鸡传染性鼻炎则主要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发炎,初期流出清鼻涕,严重时变为黄鼻涕,并在鼻子周围形成鼻结痂。脸部肿胀通常为单侧,而非双侧,且伴有结膜炎、产蛋率下降和生长停滞等症状。眶下窦内会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治疗时首选磺胺六甲,首次用量加倍,疗程结束后通肾3天,然后再用3天,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
禽流感同样会导致脸部和肉髯肿胀,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初期症状包括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鸡张嘴呼吸并发出怪叫声,有时会有急性死亡。除了肿头肿脸,还会有留清鼻涕的情况。治疗方案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对于低死亡率鸡群,可以选择金丝桃素、黄芪多糖、清开灵、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安普霉素、磷霉素钙、硫酸粘杆菌素、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以及强力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治疗支原体和鼻炎的药物。
禽霍乱由巴氏杆菌引起,病鸡多呈慢性经过,表现为肉髯肿胀,质地较硬,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急性病例往往未见明显病变即已死亡。对于尚未发病的鸡群,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和氟哌酸等进行治疗。
鸡肿头综合症最初表现为喷嚏,随后一天内出现眼结膜潮红和泪腺肿大。在接下来的12-24小时内,头部开始出现皮下水肿,首先出现在眼部周围,随后扩散至下颌组织和肉垂。早期阶段,鸡会用爪子抓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