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失至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之巨,令人关注。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中,超过九万件为我国文物,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至清朝。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中包括143件被认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这些文物中,少数注明了捐赠者,而多数来历不明,引发人们的猜测。该博物馆收藏的包括马远、梁楷和李迪等大家的名作,均为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日本各地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同样丰富。全国1000多家博物馆普遍拥有中国藏品,总数可能在数十万件之上。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在日本影响深远,其《丧乱帖》传至日本,被认为是现存唯一的真迹,由日本皇室收藏。在流失海外的近三万片甲骨文中,近一万三千片在日本。
据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透露,日本在1945年前五十年的文物掠夺行为是有组织的战略行动。许多看似普通日本工人实际上是考古和文化历史专家,他们以调查地理为名,探寻中国文物。
战时数据显示,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掠夺的中国文化财产共有1879箱,文物超过360万件。位于日本皇宫的吹上御苑南端的“御府”建筑群,是珍藏这些战利品的地方。然而,由于其位于皇宫内,宫内厅一直禁止外人进入,并且拒绝向公众展示这些国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