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正逐渐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唐教授解释说,现代人已经认识到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是紧密相连的。长期的坏心情、抑郁情绪或重大事件的压力,都有可能引发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这就好比坏心情本身是一种“病毒”,它能够导致多种身体疾病。
中医古籍中提到,“暴怒伤肝、过虑伤心”,这一理论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支持。唐教授提到,一些尸检报告揭示,长期抑郁或心情不佳的病患,其大脑结构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情绪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导致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胃病。
大脑中控制食欲和情绪的区域相邻,细胞活动相互影响。因此,当人情绪不佳时,通常会表现为食欲不振,甚至完全不想进食,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食欲旺盛。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对胃部肯定会产生伤害,引发疾病。此外,在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后,人们还可能会出现应激性胃溃疡。
研究发现,与情绪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胃病、冠心病、神经性头痛、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唐教授强调,坏心情对健康的影响极大,我们必须重视心理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