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这是一种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通常染色不着色,需借助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苍白螺旋体的繁殖周期较长,大约在30小时到33小时左右。
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在不洁性接触后2周到4周内出现,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个无痛性的溃疡,也称硬下疳。这个溃疡通常出现在外生殖器,男性多见于阴茎包皮、冠状沟、系带或龟头,女性则常见于阴唇和子宫颈,有时也可能出现在口唇、舌、肛门、乳房、手指等部位。
溃疡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糜烂或溃疡,一般为单发,但也有少数情况下会多发。溃疡直径约为1厘米至2厘米,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周围略高于皮肤表面,溃疡面呈肉红色,可能有少量粘性液体分泌物或覆盖有灰色薄痂。触诊时,溃疡质地类似软骨,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感。
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这种溃疡可能在3周到6周内自然消退,但通常不留痕迹或仅留下浅在性瘢痕。如果感染进入第二阶段,症状可能更加广泛,包括全身性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方面,青霉素仍然是首选药物,对于确实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则需选用其他替代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性别规范,确保疗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