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熟练地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为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置悬念,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挑战性场景,给学生留下探究性悬念,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是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视情况提出挑战性问题,适当提出一些超越学生经验水平的问题,让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用教学辅助工具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符合儿童的特点,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更喜爱游戏活动。在科学教学中适当应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是十分欢迎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