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池水质处理流程如下:
1. 灭藻杀菌:新设的游泳池首先需要使用硫酸铜除藻剂,建议按比例每1000立方米水体投放约6公斤左右,具体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将除藻剂加入砂缸过滤器中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过滤系统进入游泳池,若观察到水质变浑浊,可适当增加投放次数,建议每月进行两次处理。
2. 杀菌消毒:在投加灭藻剂约2小时后,应投放三氯异氰尿酸粉进行消毒,每1000立方米水体投放约2公斤。每天上午进行一次投放。
3. 酸碱度PH调节:随着游泳池使用时间的增长,水质的PH值可能会失衡,需要使用氢氧化钠来调节,以维持PH值在7.5左右,达到酸碱平衡。使用PH测试剂进行测试,根据结果调整投放。
4. 投放沉淀剂:游泳池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出现水质浑浊,可以通过加入聚合氯化铝来促进悬浮杂质沉淀。一般建议每1000立方米水体投放8公斤的聚合氯化铝。通过过滤器冲洗后,换水并等待2小时,让游泳池内的药物充分混合并沉淀一夜。
5. 吸污机清洁:第二天,待沉淀物沉淀结束后,使用吸污机在游泳池底部移动,清除沉淀的污物,并通过排污系统将其排出池外。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述步骤1-3时,若游泳池配备有水循环系统,应开启循环系统以确保所添加的药剂能均匀分散到水中;若无循环系统,应尽可能采取措施使药剂均匀分布。
扩展资料: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综合体现,反映了水体中溶解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悬浮质和微生物等的含量和状况。未经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水体称为天然水,其质量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和味道等物理特性,以及溶解的气体、离子、胶体物质和悬浮物的化学特性,还有生物原生质的含量。
参考资料:水质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