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20日下午,第13号台风“天鸽”在鹅銮鼻东偏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三天后,即8月23日中午12时50分,台风在广东珠海南部沿海登陆,当时的风力达到了14级。登陆后,台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在23日晚间减弱为热带风暴级,进入广西境内。24日傍晚,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移入云南境内,强度持续减弱。气象台于24日晚上8时停编。
“天鸽”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台风登陆时的最大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50公里,中心最低气压为950百帕。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对广东、广西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台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此外,台风还引发了一些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台风的路径和影响范围较广,各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天鸽”虽然已经停编,但其对沿海地区的破坏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气象部门提醒,未来还需要密切关注热带气旋的发展动态,做好防御工作,以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天鸽”与“飞鸽”是一个台风的不同名称。在国际上,台风一般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命名,但在一些地区,台风可能会有多个名称。例如,在中国,台风通常采用中文名称,而在和澳门,则采用英文名称。
台风“天鸽”在命名上也存在争议。在中国,该台风的中文名称为“天鸽”,而在和澳门,该台风的英文名称为“Flypea”,即“飞鸽”。这一名称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台风命名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台风“天鸽”给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也引发了关于台风命名的讨论。未来,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