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共有12座,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水利和电力价值。其中,最早的一座是1960年投入使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它位于山西平陆和河南三门峡市的交界处。紧随其后的是1966年在内蒙古磴口投入使用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这一工程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防洪作用。
再往南,在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建立了青铜峡水利枢纽。而位于甘肃永靖的刘家峡水电站则是1974年投入使用。紧接其后的是1975年投入使用的盐锅峡水利枢纽。在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建立了天桥水利枢纽。此外,1980年在甘肃兰州投入使用的八盘峡水利枢纽,也在黄河的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2年,青海共和的龙羊峡水电站开始运行,它不仅是当时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也成为了黄河上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1998年在甘肃兰州投入使用的黄河大峡水利枢纽,以及1999年在青海化隆投入使用的李峡水利枢纽,进一步提升了黄河的防洪和电力供应能力。最后,1999年在山西偏关和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建立的万家寨水利枢纽,以及2001年在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进一步完善了黄河的综合治理体系。
这些水利枢纽不仅在防洪、灌溉、供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黄河沿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