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外感寒邪、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当外感寒邪时,胃脘部突然疼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象弦紧。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导致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吐后痛减,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象滑。情绪波动,肝气犯胃,使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胸闷嗳气,得嗳气、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弦。
脾胃虚弱则表现为胃脘疼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按,空腹痛甚,泛吐清水,神疲纳呆,舌淡苔白,脉虚弱。此外,湿热中阻者,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而胃阴亏虚者,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诊断胃痛需注意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胃痛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治疗上,寒邪客胃者,温胃散寒,理气止痛,可用良附丸;饮食停滞者,消食导滞,和胃止痛,可用保和丸;肝气犯胃者,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可用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者,疏肝理气,泄热和胃,可用丹栀逍遥散;瘀血停滞者,活血化瘀,和胃止痛,可用失笑散合丹参饮;湿热中阻者,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可用清中汤;胃阴亏虚者,滋阴益胃,和中止痛,可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者,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可用黄芪建中汤。
预防胃痛,需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应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胃痛,减少胃痛发作,从而达到预防胃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