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胀病,通常称为大肚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由养土过湿、饲料水分过高、过量采食和消化不良等因素引起。该病害常发生于春季和梅雨季节,这两个时期气候潮湿,地鳖虫活动频繁。春季,地鳖虫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觅食,但由于气温不稳定,可能导致它们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梅雨季节,饲料易变质霉变,地鳖虫食用后也容易患病。病虫的消化功能受损,生理代谢紊乱,外壳和甲壳的代谢失衡,虫体节间膜扩张,肠道内充满食物或气体,从而引起腹胀,严重时可能导致腹部胀破,行动不便,食欲减退。病虫的粪便可能呈绿色或酱油色,虫体表面光泽消失,体积增大,颜色变黑,长时间不蜕皮,种虫可能停止产卵。如不及时治疗,病虫可能在3天内死亡。
为预防和治疗腹胀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调节养土湿度:饲养1至3龄若虫时,养土湿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虫和成虫的湿度可根据生长需求调整至15%左右。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应特别注意控制青绿多汁饲料的水分,并采取防腐保鲜措施;或在必要时暂停提供这类饲料。
2. 定时定量投喂饲料,避免频繁变化饲料供应时间。
3. 饲料搭配要均匀合理,避免长时间只提供一种类型的饲料。
4. 添加抗菌药物: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每100千克饲料5克)、黄连粉(每100千克饲料100克)或大蒜粉,连续喂食3天。
5. 饲料中加入酵母、食母生(每千克饲料1克)和复合维生素B(每千克饲料1克),每天投喂一次,连续喂食3天,有助于缓解腹胀并促进食欲。
6. 对于因暴食动物性饲料引起的病害,可以在精料中加入胃蛋白酶(每千克饲料10片),研磨后拌入0.5千克精料中投喂,连续喂食2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