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丹麦国际儿童戏剧节在丹麦的不同地区轮流举办。在这段时间内,超过100个剧团带来200多场戏剧,演出达到600多场,吸引了超过4万名观众,而且所有的戏票都是免费的。在戏剧节期间,周一至周四的演出安排在学校体育馆,向在校学生展示。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学校观看戏剧,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周末的演出则在城中的10个固定地点举行,向所有公众开放。
戏剧节的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有机会集中欣赏全国的优秀儿童剧目,它更是一个儿童戏剧的展销会。全国各地的儿童戏剧采购团队会在这里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剧目,然后带回到当地的学校、图书馆和政府部门。因此,戏剧节不仅仅是让观众观看戏剧,更重要的是决定未来一年中,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将能看到哪些戏剧。选剧团队由各地的热心人士自行组成,包括老师、家长,甚至是孩子们。他们会在戏剧节结束后开会,共同决定购买哪些剧目。
根据丹麦的文化政策,每个孩子每年都应该看到戏剧。这些戏剧会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图书馆和市文化中心上演。图书馆的戏剧面向尚未上学的孩子。去学校巡演的戏剧,在上课时间到达学校的体育馆,为适龄儿童演出。文化中心的戏剧主要在周末上演,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学校购买戏剧的资金中,一半来自政府。在文化中心上演的戏剧,票价仅为40元人民币,这在物价较高的丹麦来说,是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城中的公交车票价为20元人民币,而观看戏剧只需40元。没有政府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资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拥有500万人口的丹麦,在戏剧领域的本土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近200个戏剧中,只有三个来自国外,这充分显示了丹麦在戏剧节上的本土化特色。丹麦儿童戏剧节并不依赖引进外国戏剧来拓宽视野,其本土的创新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为了鼓励创新和新团体的出现,戏剧节不设选剧委员会,所有报名的戏剧都可以免费参加。有的剧团,如Batida,自1971年第一届儿童戏剧节起就开始参演,至今仍然活跃在创作和演出的前沿,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元老级团队。有的剧团则是首次推出他们的第一个作品。尽管参与的剧目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诚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另一个特点是,为了方便在学校巡演,这些戏剧的舞美设计简洁,参与人数不多,通常为2-3人,灯光效果也非常简单。它们没有商业气息,制作简朴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