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徒四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或家庭的贫穷状态。井字中间有个"徒",表示四周空无一物,徒留空荡,所以就有了"家徒四壁"这个说法。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讲述了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的故事。
司马相如出游求官不遂,便回到了成都。一天,他受邀前往临邛富豪卓王孙家参加宴会。席间,司马相如即兴弹琴,琴音美妙动人,尤其是他弹奏的那首《凤求凰》,更是打动了在场的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卓文君深受琴音吸引,被其才华所倾倒,便在深夜私奔与司马相如,两人一同返回成都。
然而,到了相如家,卓文君发现家中一贫如洗,只有四周的墙壁,即所谓的"家徒四壁"。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卓文君并未退缩,而是鼓励司马相如重振旗鼓,共同奋斗。为了维持生计,他们选择在临邛开设了一家酒店。卓文君亲自上阵卖酒,司马相如则在旁边打杂,两人齐心协力,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才情与勇气,也寓意着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心怀希望,就能战胜困难。而"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也逐渐成为描述家境贫穷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