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舌在3至5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通常不会给孩子带来明显的疼痛感,但却常伴随进食不佳、面色苍白、体形消瘦、夜间出汗、睡眠不安、排便困难及容易感冒等症状。地图舌的产生多与维生素缺乏或舌炎相关。
中医认为,舌苔的变化能够反映体内邪气的强弱与疾病状态,舌苔的有无则反映了胃气的盛衰。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变化也反映出人体正气的状态。当小儿舌苔出现剥落现象,说明其脾胃之气虚弱,正气不足。生病的孩子若舌苔呈现地图状,表明可能存在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的情况。
辨别小儿是否存在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的症状,可以通过观察舌苔的剥落情况来判断。若剥落部分大小不一,边缘隆起,剥落面为红色且与舌质有别,则多属于脾胃阴虚;若剥落面边缘无隆起,剥落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与舌质颜色相近,则多属于脾胃气虚。地图舌的出现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地图舌需注重调理脾胃消化功能。
地图舌的出现与孩子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有时是因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致。因此,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类等;同时避免食用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如油饼、煎蛋、烤羊肉串;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腻食物也应避免。
对于脾胃阴虚的孩子,应选择具有养阴生津作用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各种杂粮及豆类及豆制品;食用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微量元素多且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且不易生内热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是苹果、甘蔗、山楂、乌梅等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果类。
对于脾胃气虚的孩子,应食用能够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这些食品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将这些食品制成粥食用,不仅方便小儿服用,易于接受,还能温养脾胃,健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