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代,潮州与韩愈的故事广为流传。韩愈,一度位高权重,却因一篇直言劝谏皇帝的奏章,触怒了龙颜,被贬至潮州担任刺史。抵达潮州时,正值洪灾肆虐,他目睹北山洪的凶猛,决定亲赴现场,勘探地形,规划堤坝建设。他骑马踏勘,指示随从标注堤坝位置,百姓依循其标记,竟意外发现山脉自行隆起,成功阻隔洪水,这座山后来被称作“竹竿山”,纪念韩愈的智谋与贡献。
潮州韩江中鳄鱼横行,危及百姓安全。韩愈到任后,决定举行祭鳄仪式,警告鳄鱼远离潮州韩江。他在江边设立祭坛,声明鳄鱼若不在三天内离去,必将遭受严惩。鳄鱼闻言悉数离去,自此潮州韩江不复见鳄鱼伤人,人们将此地称为“韩埔”,渡口名为“韩渡”,江河称作“韩江”,对岸的山峦被称“韩山”,以此表达对韩愈的敬意。
韩愈还解决了潮州放排工的困境,他们因长时间湿身工作,易患疾病。韩愈准许他们在工作时仅用一块布遮体,这布后成为潮州放排工及农民劳作时的传统用品“水布”。
潮州流传着关于韩愈与和尚的故事。一次出巡时,韩愈对一个面貌凶恶的和尚心生排斥,欲敲落其长牙。不料,和尚提前献上一对长牙作为礼物,令韩愈惊讶不已。后来,他得知这位和尚竟是著名的潮州灵山寺主持大颠,两人由此结下友谊。为纪念他们的佳话,潮州建造了“叩齿庵”以兹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