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怀瑾先生留下的名言“佛在心,道为骨,儒为表”深刻体现了他对于佛、道、儒三家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融合。
2. 学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佛。佛教中提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意味着佛并不在遥远的圣地,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佛性,它是人固有的本性,与生俱来。
3.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时,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得正果”。这说明众生本具有佛性,但由于妄想和执着,未能证得正果。
4.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讲的是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迦叶会意付嘱而传心印的故事,强调了心即佛,心性开了就是佛性,佛性开即明理。
5. “道为骨”体现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自然的主宰。南怀瑾先生认为,我们生活于天地之间,应顺应自然,恒顺众生,恒顺自然,坚守正气。
6.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家强调慎独自修,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7. 南怀瑾先生是儒释道三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融合了三家的精华,适应了人的根性和时代的需求。他告诉我们,佛在心,道为骨,儒为表,是指导我们立身修行的醒世恒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