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血压患病率性别差异:人们常以为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主,实则不然。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40岁以上男女患病率比例几乎相等。
2. 血压性别差异:血压的性别差异自青春期开始显现,45岁前男性收缩压高于女性,45岁后性别差异减小。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有助于保护血管,降低高血压风险,因此患病率普遍低于同龄男性。
3. 绝经后高血压:女性在60岁后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且高于男性,年龄增长使得性别差异更加明显。
4.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在女性中高于男性,病因多样,包括肾性高血压、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5. 女性与骨质疏松症关联: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患骨质疏松症。研究显示,高血压女性患骨质疏松症风险为5.9%,而血压正常女性为3.4%。
6. 血压波动:女性血压波动明显高于男性,与月经周期和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波动程度远高于男性,绝经后因血压波动引起的心血管事件高于男性。
7. 心脏病与性别:心脏病是美国女性死亡主要原因,尽管男性心脏病死亡率有所下降,女性却未见改善。研究指出,男女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机制和激素水平不同,女性患血管疾病几率比男性高30%到40%。
8. 高血压治疗:预防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诊断出高血压,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充分评估血压升高的原因和特点,选择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