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思维过程。基于这一理念,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变化是可以被观察的,而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推导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状态。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内,我们将探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在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深刻阐述。他坚信,只有当学习具有实际价值时,才应当是有意义的。奥苏贝尔认为,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联系时,有意义的学习便发生了。这里的认知结构指的是学生当前所掌握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涵盖了学生能够回忆起的所有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因此,为了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相关的观念。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生能否吸收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
另一方面,早期的认知学习观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一理论定义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分,包括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和输出系统,以及认知过程如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和重构。
总的来说,无论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还是信息加工理论,都强调了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和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学习过程的独特视角,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