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蓑蛾,亦称皮虫或吊死鬼,是我国园林植物的主要杂食性害虫之一。
2. 蓑蛾种类繁多,中国有10余种,杭州地区常见4种,包括大蓑蛾在内。
3. 蓑蛾幼虫会制作虫囊,使用断枝残叶,外形类似蓑衣,因而得名。
4. 大蓑蛾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对桂花等植物造成严重为害。
5. 成虫雌雄差异显著,雄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0-35毫米,雌成虫无翅,体长26毫米,呈污白色。
6. 幼虫在成长后,雌雄差异明显,雌幼虫体长25-40毫米,雄幼虫体长17-24毫米。
7. 蓑蛾一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成虫出现,大多以老熟幼虫在护囊中越冬。
8. 成虫在午夜前后羽化,雄蛾黄昏后活跃,具有趋光性。
9. 雌蛾在护囊中的蛹壳产卵,平均产卵量约2600粒。
10. 幼虫孵化后先食叶肉,后大量吞食叶片,尤其在8-9月为害最重。
11. 幼虫老熟后,在护囊内化蛹,并以丝紧附于树叶上越冬。
12. 防治方法包括:整枝修剪去除护囊、利用灯光或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保护天敌、使用专化性强的微生物制剂。
13. 在虫口密度大、发生范围广时,可选用敌百虫、马拉松乳剂、亚胺硫磷等药物进行喷施。
14. 喷药时间以傍晚幼虫活动多时为佳,需使护囊充分湿润,注意蓑蛾的耐饥性和忌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