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醒面:在我国,醒面是制作面点时最常用的面团处理方法。它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将面粉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作为蓬发剂,使面点变得松软。醒面是最健康的蓬发方式,对肠胃不好的人群尤其适合。醒面时,干酵母与面粉的比例约为1:100,面粉与水的比例大约为2:1。发酵时间根据季节和室温灵活调整,通常为1-1.5小时,之后进行二次醒发。
2. 死面:与醒面相对的是死面,这种面团由于质地紧致,故得名。死面在制作饺子、湿面条、油馍、汤包等面点中应用广泛。死面的软硬程度根据具体用途调整,饺子等需要较软的面团,而湿面条等则需要较硬的面团。
3. 烫面:烫面是通过将面粉与热水混合,使淀粉发生糊化,提高面团的吸水性,从而使面点更加柔软。烫面常用于制作烫面包、卤煮火烧等。烫面后的面团由于蛋白质变性,失去了部分弹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面点的制作方法。
4. 半烫面:半烫面是为了保留面粉中的一部分劲道,同时兼顾面点的柔软性。制作半烫面时有两种常见方法:一种是将面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开水烫,一部分用冷水合成死面,再混合;另一种是将和面的水一半用开水、一半用冷水,先用开水烫面,待温度降低后加入冷水揉成面团。半烫面常用于制作山东大饼、卷饼等。
5. 小醒面:小醒面是一种既保证了面点的松软度,又不会过于吸湿的面团处理方法。它常用于制作立即食用的饦饦馍、狗不理包子等。小醒面处理能够平衡面点的口感和馅料的汁液保持。
以上各种面团的处理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面点制作,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使面点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