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代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表演艺术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其核心在于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天性,演员应当在舞台上真实生活,而不是仅仅表演。演员需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境中真诚地去感受,去思考,去行动。
布莱希特体系则提出了“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戏剧——史诗戏剧。在演员、角色与观众之间,布莱希特主张演员应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而非融化于角色之中。演员需随时进入角色,又随时跳出角色,与观众保持距离,形成“双重形象”。演员与角色保持距离,既能表现剧中人物,又不失演员本人的身份。
梅兰芳体系注重中国戏曲的独特性,主张写意、程式化和以演员为中心。梅兰芳体系强调中国戏曲是间离与共鸣的统一,是程式化的体验与表现的结合,载歌载舞,高度综合。它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将表演艺术推向极致。
二十世纪以来,莫斯科艺术剧院、柏林剧团和中国京剧艺术家群体,各自创造了独特的戏剧艺术,体现了现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的演剧方式、戏剧观念和美学思想各不相同,因此被分别概括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体系。
这三个体系不仅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还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它们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这三种体系共同构成了世界戏剧艺术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