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可能因与爷爷的关系而受到影响,特别是当爷爷性格内向,与孩子交流不多时。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大约1-2岁),他们会开始咿咿呀呀地尝试说话。若此时总是得不到回应,孩子可能会逐渐失去对表达的兴趣,甚至可能出现表达困难。然而,我相信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通过游戏鼓励他们表达。此外,推荐一套名为《我的感觉》的书籍,共七册,可在网上找到。这套书适合孩子阅读,能帮助他们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害怕、难过、想念等,同时也适合大人阅读。
关于孩子大便拉在裤子里的问题,考虑到孩子已经三岁八个月,按理说应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情况可能与家人或老师曾提及大便的负面评价有关,让孩子觉得大便是不好的事情,因此会憋大便直到憋不住。当与孩子谈论大便时,应避免指责、生气或焦虑的态度。应让孩子明白人人都会排便,包括妈妈、爸爸、爷爷和老师,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应鼓励他们在有大便时告诉大人,哪怕只是一次进步也应立即给予鼓励。即使出现反复,也不要表现出焦虑,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
从您的描述中,我注意到您可能过于注重孩子的知识培养,如认字数数等。对于三岁的孩子而言,即使会数数,也不一定真正理解数字的概念。教会孩子1+1=2可能并不难,但让他们理解拥有两个苹果的概念却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培养孩子的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玩耍来学习。过于注重背诵知识可能会束缚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创造力。建议您阅读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或小巫的《给孩子自由》等书籍。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往往反映了大人的问题。大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多了解孩子各个时期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