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体作为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器总称,存在于真核植物细胞内。质体能够随细胞的伸长而增大,是植物细胞中合成代谢的主要场所。根据质体内含有的色素和功能不同,质体可以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这类细胞器都是由共同的前体——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包括叶绿体、白色体、淀粉质体、有色体、蛋白质体、油质体等。有些质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含有DNA、RNA、核糖体等,这是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之一。
动植物细胞之间存在三个主要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以及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不具备。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易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在幼年细胞中,质体尚未分化成熟,被称为前质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前质体可分化为成熟的质体。
成熟的质体依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可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类。叶绿体含有叶绿素,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绿体是重要的质体。
有色体含有色素,叶绿体也被认为是含有色素的质体,但习惯上将叶绿体以外的有色质体称为有色体或杂色体。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通常呈现红色或橙黄色,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如番茄和辣椒的果肉细胞。有色体的主要功能是积累淀粉和脂类。
白色体不含可见色素,也被称为无色体。在贮藏组织细胞内的白色体上,常积累淀粉或蛋白质,形成比原来体积大很多倍的淀粉和糊粉粒,成为细胞里的贮藏物质。白色体在积累淀粉时,通常从一处开始形成一个核心,称为脐,之后围绕脐继续累积,形成围绕脐的同心轮纹。由于日照和温度的变化,淀粉粒可能会出现偏心轮纹。
一些细胞的白色体含有无色的原叶绿素,见光后可转变成叶绿素,使白色体变绿。因此,有人推测白色体也具备转变为叶绿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