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新家》周刊网站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人们饭后感到困倦的奥秘。这项研究指出,血糖水平的升高会抑制人脑中负责保持清醒和警觉的神经元,从而导致人们产生困倦感。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丹尼斯·布尔达科夫教授表示,这一发现符合生物学基本原理,因为饭后困倦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人们放松以保存能量。研究团队对名为“Orexin”的神经元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中,能够产生Orexin蛋白质,这种物质对于维持正常清醒状态至关重要。
Orexin神经元在夜间不活跃,如果它们功能失常,会导致发作性睡眠病,患者会陷入持续的昏昏欲睡状态。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糖能够抑制Orexin神经元的活动,但研究团队想要更准确地了解Orexin神经元对血糖变化的敏感程度。
布尔达科夫的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日常饮食变化引起的血糖水平细微波动,测量了Orexin神经元的放电速率。他们发现,正常饮食导致的血糖轻微升高就足以关闭Orexin神经元的活动。这表明,当血糖水平较低时,Orexin神经元更为活跃,因此人们在吃饱后会感到困倦;而饥饿时,由于血糖水平下降,人们反而会难以入睡。
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人们对饭后困倦现象的理解,还可能为治疗睡眠障碍等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