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药提取工艺可根据生产规模、溶剂类型、药材特性和预期剂型选择不同的浸出方法。
2. 常见的药材处理方式包括提取、浸渍(静态浸出)、煎煮(水提热回流)等。
3. 提取方法包括水提、醇提,以及动态和静态提取,还有多能提取和索氏提取等。
4. 分离技术涉及筛网分离、离心分离和膜分离等。
5. 浓缩手段有三种效果浓缩、球形真空浓缩、蒸发浓缩和膜浓缩等。
6. 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烘干和冻干等。
扩展资料:
1. 煎煮法使用水作为溶剂,是最常用的浸出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可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煎煮法操作简单,能提取大部分有效成分,常用于汤剂制备,也可作为其他剂型的半成品。然而,煎煮液中杂质较多,易霉变腐败,且一些不耐热或挥发性成分可能在煎煮过程中受损。通常药渣需再煎煮2至3次以充分提取。
2. 以酒精为溶剂时,通常采用回流提取法。该方法既适用于水提也适用于醇提,一般药材与溶剂的比例为1:10。由于非有效成分的浸出,热回流提取液的澄明度较差,通常用于制备固体口服制剂或外用药。
3. 浸渍法是将药材与适量溶剂置于提取器中,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浸提,然后固液分离。根据提取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和温浸法。常温浸渍法传统上用于药酒和酊剂提取,其澄明度稳定。温浸法是在沸点以下的加热浸渍,强化提取效果,常用夹套或蛇管加热。药酒常温浸渍时间较长,通常超过14天;而温浸渍(40~60℃)通常为3至7天。为减少成分损失,可采用多次浸渍法。浸渍法适合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药材和易膨胀药材的浸取,特别适用于热敏感药材的浸取。然而,该法操作时间长,溶剂消耗大,浸出效率可能不高,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或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
参考资料来源:
- 百度百科-中药提取
- 百度百科-中药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