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潘红卫建议,应考虑福州地铁6号线的走向、地形等因素,启动6号线采用跨座式单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他解释,福州市地铁1、2号线采用的是B型车的大运量地铁制式,这导致了较高的交通造价和财政压力。潘红卫提出,对于中心城外围,尤其是受水系、山脉影响的区域,可以选择高架形式、爬坡能力强的轨道交通。而对于客流量较小的区域,可以选择中低运量的系统制式,以此提高轨道交通的性价比。
潘红卫指出,6号线是福州市建设的第三条轨道交通线,主要连接南台岛和长乐,并提供市区与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连接,线路全长约40.5公里。6号线的线位走向受水系、地势高差影响较大,远期客运量预计达到约2万多人次/小时。考虑到建设的紧迫性、爬坡能力、高架跨江需求以及运量等级等因素,结合国内类似建设经验,单轨交通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潘红卫进一步介绍,单轨交通是指跨座或悬挂在一条运行轨道上的车辆,其优势包括运量适中、占地空间小、拆迁量小。单轨铁路多数以高架形式建设,地面上只需很小的空间建造承托路轨的桥墩。此外,单轨交通的造价较低,土建造价约为地铁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建设周期较短,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轨道梁通常通过预制方式在工厂中生产,建设周期约为2~4年。单轨列车还具有噪声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乘坐舒适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