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知道客家人的殡葬习俗?
客家人的殡葬习俗融合了汉族传统的孝道和宗法制度,并在长期流迁和与当地土著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以下是客家人殡葬习俗的详细描述:
1. 送终:客家人十分重视送终仪式,认为这是对逝者的最后尊重。逝者在临终前,家人会日夜守候,哭泣尽哀,并烧纸祷拜,称为“送终”。
2. 报丧:丧家会向亲朋好友报告死讯和丧期,以便他们能及时前来吊唁。报丧通常以口头通知,有时也会用书面形式。
3. 装殓:将死者装入棺材,这一过程称为“入殓”。装殓时,有落枕习俗,即移动遗体,将其头枕新瓦,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
4. 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5. 发丧: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通宵达旦请法师念经,鼓乐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往往全族人丁参加。
6. 安葬: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风水”。坟墓外观很似客家人的围龙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种表现。
7. 做七: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以示丧事的结束。
8. 捡金:客家人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十年),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称为“捡金”,然后重新安葬或将陶瓮集中安放在田地里,这才是逝者永久的墓穴。
9. 棺材:客家人的棺材也称寿木、老屋、寿床等,用于装殓逝去的人。客家人对棺木的选材比较讲究,一般使用杉木制造。
10. 风水:客家人在选择墓地时,非常讲究风水,相信风水宝地能带来好运。他们宁愿等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寻得风水宝地。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