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分为三个等级: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和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大宗玉米的通用质量评判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领域。
2. 饲料用玉米国标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国标则取消了容重这一指标,更加专注于玉米的其他质量属性。
3.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差异。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吉林玉米有70%以上达到二等,黑龙江玉米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80%能够达到三等。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尤为优良。
4. 玉米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和生霉粒是衡量其质量的主要指标。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华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东北玉米的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华北玉米因自然晾干方式降水,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
5.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破碎粒普遍高于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容易导致生霉现象,生霉粒有时高达5%以上,而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甚至几乎没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