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一、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个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矿产资源方面,我国能源供应的92%和制造业原材料的80%依赖矿物能源和矿产品。尽管我国部分原材料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宗矿产储量不足。研究表明,多种矿产在2010年和2020年将难以满足需求。
此外,我国铁矿石资源多为低品位、高杂质,不适合生产高品质钢材,导致2003年我国虽成为世界最大钢材生产国,却仍需进口大量铁矿石。铜矿资源也面临相似局面,国内储量有限,依赖进口的比例逐年上升。铝土资源同样紧张,国内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能源方面,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迅速,但仍难以满足需求,且面临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环境污染和贸易壁垒的挑战。发达国家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利用环保标准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如欧盟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一旦实施,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环保标准,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在新世纪,我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对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通过循环经济,我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