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
1. 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而是独立于人的意志存在的。
2. 方法论:基于联系的客观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当从它们固有的联系出发,避免主观臆断。尽管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意味着人在事物联系方面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重新调整或建立新的联系。
3. 知识延伸拓展:
- 联系的客观性:理解这一点意味着,无论是自然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的联系,如星体间的引力、生物界的食物链,存在于人类出现之前,并不受人的意志影响。
-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这些联系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但它们的建立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条件,且一旦形成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4. 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理解并尊重事物的真实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不能否认或虚构不存在的联系,这是诡辩论的特征之一。虽然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调整或建立新的联系。
5. 改变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例如,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了全球网民的联系,政府的网站和在线参政渠道的建立,都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的例子。这些联系体现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是多样化的,包括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本质与非本质、必然与偶然的联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