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秦"这个称呼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魏略》和《后汉书》。
2. 根据《魏略》的记载,罗马人举止端庄、身材高大,他们的服饰和车辆与中国的洞庭湖地区相似,因此外国人将他们称为“大秦”。
3. 音译理论认为,“大秦”可能是对古代安息人对其西部领土的称呼“Dasnia”的音译,意味着“西方”。
4. 意译理论则认为,“秦”字在中国有强大和富裕的含义,由于当时罗马帝国的文化高度发达,因此用“大秦”来称呼。
5. 《魏略》中对大秦国的地理位置有所描述,但由于存在疑问,可能实际上指的是罗马或埃及。
6. 《后汉书》记载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最远到达波斯湾,但这一报告的真实性存在疑点。
7. 《后汉书》中的《大秦传》描述显得有些夸张,作者范晔自己也承认有些过分。
8. 当时中国人的地理观念尚未成熟,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不足,信息主要通过中亚商人的口耳相传,因此难免有失实之处。
9. 对于像罗马和埃及这样的一些西方强大国家,当时的中国人可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习惯上用他们已经熟悉的名字来称呼。
10. 到了唐代,《大秦景教流行碑》中出现的“大秦”可能指的是波斯帝国或叙利亚地区,而非罗马。
11. 因此,“大秦”更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泛指西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