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
1. 加强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中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识别力,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袭,保证自己的身心安全。高校要通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自强自立、奋发成才的时代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院系要成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部门要使用科技手段,通过面对面、网络、QQ、书信、电话等方式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不定期安排心理老师“坐诊”,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抗挫折能力。
3. 加强高校各种设施管理。主要是加强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高校设施的安全管理,消防设备要经常检查更换,确保设施处于正常状态,校内交通标志要明显,要制定安全使用制度并张贴上墙。
4. 提高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学生部门要联合网络信息中心、保卫部门加强校园反、禁毒、防诈骗、反垃圾信息警示教育工作,学生要慎重对待网上交友,女生外出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加强网络舆论舆情的分析、研判工作。
5. 加强爱心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院系和辅导员应关爱每位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父母离异、思想行为异常等特殊群体学生;保护学生正当权益,要完善助学、奖学机制。采取各种方式,保证所有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多方努力挖掘学生就业资源,加强就业。关注网络痴迷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
6. 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警系统。在每个宿舍确定专人或由寝室长负责,收集了解同学的心理健康情况;每个班级设立安全员,一旦发现班级同学行为思想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系领导报告;院系、学校要及时分析学生、辅导员上报的信息,建立学生伤害事件预测分析、研判制度,并采取及时干预机制与制度;要与家长取得沟通,必要时采取措施,果断干预,扼杀事故苗头。
7.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设并加强演练。各院系要结合实际,根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发生非正常伤亡事件处置预案》,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熟悉预案内容,并经常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正确处置,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