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时期,徐州是 Eastern Wu、Shu Han 和 Cao Wei 三国共有的一个行政区划。徐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份,而现在的徐州可能是个地级市,也就是江苏省下辖的徐州市,这两个概念的行政区域和概念并不相同。徐州的名称源自上古时期的九州,首次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尚书 禹贡》中。当时的大禹为方便治水,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徐州是这九个州之一,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最早的地理范围。徐州的地理位置在三国时期有所变化,它包括六个郡国:下邳国、彭城国、琅琊国、东海国、广陵郡和东莞郡。这些郡国的辖境大致与上古时期的徐州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其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包括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的徐州治理所在彭城,即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当时由六个郡国组成,其中的“国”指的是侯国,它们在推恩令颁布后的地位与郡相当。以下是对当时六个郡国的具体说明:
1. 下邳国:下邳国涵盖今天的邳州市南、睢宁县北等地,共辖17个县。
2. 彭城国:彭城国覆盖今天的徐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八个县。
3. 琅琊国:琅琊国位于今天的临沂市及周边地区,下辖五个县。
4. 东海国:东海国包括今天的山东枣庄市、江苏东海县等地,共辖12个县。
5. 广陵郡:广陵郡的大致位置在今天的扬州市一带,下辖11个县。
6. 东莞郡:东莞郡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沂市沂水县等地,共辖四个县。
在东汉末年,徐州是徐州牧陶谦的势力范围,陶谦去世后,徐州被刘备接手。然而,刘备不久后在前线与袁术作战时,徐州被吕布夺取。刘备后来投靠曹操,并与其共同攻打吕布,最终击败吕布并夺回徐州。但随后,刘备再次失去徐州,徐州归曹操所有,直至晋朝建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