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时,生产计划应考虑如何避免库存短缺或过剩。为此,需要调整生产能力,以适应变化的产品需求。
2. 在中期计划阶段,可以调整生产能力的因素包括:改变工作时间以调整生产速率、调整劳动力数量、利用库存和委托外部加工等。
3. 这些调整措施都会产生额外成本,因此在制定考虑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时,应确保各计划周期的生产能力满足产品需求,同时尽量减少调整生产能力的成本。
4. 有四种措施可以适应需求变动,调节生产能力:变化各计划周期的产量、变化劳动力数量、利用库存平滑产出量、以及转移需求。
5. 选择哪种措施取决于企业的政策、环境限制条件以及成本因素。例如,可以通过加班或外包来调整生产能力,但这样做会增加生产成本。
6. 劳动力数量的变化通常通过雇佣或解雇来实现。然而,雇佣新员工需要培训成本,而解雇员工可能导致劳工问题和更高的失业保险金。
7. 利用库存可以平滑产量,但这种方法会导致较高的库存成本。服务企业通常使用变化劳动力的方法来调节生产能力,因为其他方法不适用。
8.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和加强广告来影响需求,以平衡生产能力。
9. 结合以上措施,可以形成三种典型的生产计划策略:跟踪策略、均匀策略和混合策略。
10. 跟踪策略是根据需求变化来调整计划产量,这会降低库存保管成本和缺货成本,但会增加与调节生产能力相关的成本。
11. 均匀策略保持每月产量不变,通过补充或消耗库存来满足需求变化,这避免了调整生产能力的成本,但会导致较高的库存保管成本。
12. 混合策略是跟踪策略和均匀策略的折中方案,通过在适当时候调整生产能力,以减少成本支出,同时避免过高的库存保管成本。这种策略可能找到总成本最低的计划方案。